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
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
Specifications for hydraulic concrete construction
SL 677-2014
替代:SDJ 207-82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发布
发布日期:2014-10-27
实施日期:2015-01-27
前言:
根据水利部水利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按照《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SL 1-2002)的要求,对《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SDJ 207 82)进行修订。
本标准共11章和5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有:
1、对模板的材料、设计、制作、安装、拆除、维修及特种模板做出了详细的规定。
2、规定了水工混凝土使用钢筋的材质、加工方法、接头型式、安装要求。
3、对水况和掺合料的品种选择、运输、储存及骨料和水的品质做出了规定。
4、限定最大水胶比,规定混凝土配制强度的计算方法。
5、对混凝土的拌和、运输、浇筑和养护做出了规定,包括特种混凝土施工和雨季施工。
6、规定了浇筑温度、内部温度和特殊部位的温度控制措施,同时提出了表面保温要求。
7、明确了低温季节混凝土施工的条件、施工措施和质量控制要求。
8、规定了止水及伸缩缝、排水设施、预埋铁件、管路及观测仪器的准备、安装和质量控制要求。
9、规定了原材料、拌合物、浇筑成型的混凝土的质量检验与评定。
本标准对原规范修订的主要内容如下:
1、增加了“引用标准”、“术语和符号”以及“条文说明”等内容;
2、“模板”中增加了翻转模板、装饰模板的有关要求;
3、“钢筋”中增加了钢筋机械连捷的内容;
4、将原规范的第四章“混凝土工程”分为4章,即第5章“混凝土原材料”、第6章“混凝土配合比”、第7章“混凝土施工”和第11章“质量控制与检验”;
5、将原规范第五章“混凝土温度控制的措施”改为“混凝土温度控制”,按混凝土施工顺序重新划分“节”。增加中期通水冷却的有关要求。
6、对原规范第六章“低温季节施工”,按混凝土施工顺序进行了分“节”,增加了综合蓄热法和采用成熟度法判断混凝土早期强度的方法,对具体的温度观测方法及要求进行了补充。
7、“预埋件施工”中取消了“沥青止水井制作与安装”的相关规定。
8、“质量控制与检验”中增加了“拌和物质量控制与检验”、“混凝土生产质量水平评定”等内容。
9、增加了附录C“混凝土总碱含量的计算方法”和附录D“用成熟度法计算混凝土早期强度”。
本标准中的强制性条文有:3.6.1条、10.4.6条。以黑体字标识,必须严恪执行。
本标准所样代标准的历次版本为:SDJ 207-82
总则:
1.0.1、为规范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保证水工混凝土施工质量,确保工程安全,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水利水电工程中1级、2级、3级水工建筑物的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施工,4级、5级水工建筑物可参照执行。
1.0.3、应根据所处环境、部位的不同和功能要求,使水工混凝土满足相应抗压、抗拉、抗渗、抗冻、抗裂、抗冲耐磨和抗侵蚀等设计要求,并应有完善的施工质量保证体系。
1.0.4、水工混凝土施工应采用经论证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
1.0.5、本标准的引用标准主要有下列标准:
《通用硅酸盐水泥》(GB 175)
《金属材料 拉伸试验 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GB/T 228.1)
《金属材料 弯曲试验方法》(GB/T 232)
《碳素结构钢》(GB/T 700)
《铜及铜合金带材》(GB/T 205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
《混凝土模板用胶合板》(GB/T 17656)
《高分子防水材料 第二部分:止水带》(GB 18173.2)
《木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5)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
《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
《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 50018)
《滑动模板工程技术规范》(GB 50113)
《组合钢模板技术规范》(GB 50214)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666)
《水工建筑物滑动模板施工技术规范》(SL 32)
《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 191)
《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SL 251)
《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SL 352)
《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混凝土工程》(SL 632)
《水泥混凝土养护剂》(JC 901)
《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 107)
《镦粗直螺纹钢筋接头》(JG 171)
《竹胶合板模板》(JG/T 156)
1.0.6、水工混凝土施工除应符合本标准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术语
2.1.1、水工混凝土(hydraulic concrete)
用于水利水电工程的挡水、发电、泄洪、输水、排沙等建筑物,密度为2400kg/m3左右的水泥基混凝土。
2.1.2、大体积混凝土(mass concrete)
浇筑块体尺寸较大,需要考虑采取温度控制措施以减少裂缝发生几率的混凝土。
2.1.3、结构混凝土(structural concrete)
用于水工建筑物中梁、板、柱等配有钢筋的混凝土。
2.1.4、模板(formwork)
保证混凝土浇筑后达到规定的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的结构物,一般由面板和围檩(或肋)组成的单块模板及其支承结构和锚固件等组成。
2.1.5、保温模板(insulated formwork)
在模板上敷设保温材料,以降低混凝土与外界环境热交换速率的模板。
2.1.6、滑动模板(sliding formwork)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沿混凝土结构面滑动的模板。
2.1.7、移置模板(shifting formwork)
当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后拆除,然后整体或承载骨架移动到下一个浇筑位置的模板,如各种模板台车、滑框倒模、爬升(顶升)模板等。
2.1.8、悬臂模板(cantilever formwork)
不需要设置内部或外部的撑杆,依靠在先浇混凝土中的预埋件和模板上的螺杆紧固来支承的模板。
2.1.9、滑框倒模(inverted and repetitive formwork)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模板的围檩结构由提升系统带动沿着模板的背面滑动,模板不动,下层模板待混凝土达到允许拆模强度时拆模并倒至上一层支立的模板。
2.1.10、爬升(顶升)模板(jumping(jacking)- up formwork)
整体拆模后,靠爬升或顶升装置整体上升至上一层浇筑位置的模板。
2.1.11、翻转模板(turn - over formwork)
适应混凝土快速浇筑而设计的一种交替连续上升的模板。
2.1.12、掺合料(mineral admixture)
拌制水泥混凝土或砂浆时,掺入的粉煤灰、矿渣粉、磷渣粉、硅粉、石灰石粉等矿物质材料。
2.1.13、强度等级(class of cubic compression)
混凝土设计龄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是按照标准方法制作、养护的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试件,在设计龄期用标 准试验方法测得的具有设计保证率的抗压强度,单位以N/mm2或MPa计,表示符号为“C”。如:90d龄期的强度标准值15MPa,表示为C9015(C9015中的90为下角标数字);若设计龄期为28d,则省略下角标,表示为C15。
2.1.14、水胶比(water - cement ratio)
水泥混凝土或砂浆用水量(饱和面干骨料)与胶凝材料量的质量比。
2.1.15、胶凝材料(cementitious materials)
水泥混凝土或砂浆中水泥及掺合料的总称。
2.1.16、拌和时间(mixing time)
全部材料加入完成至拌和料开始出料的时间。
2.1.17、浇筑间隔时间(concrete placement time interval)
混凝土浇筑振捣完毕至覆盖上一坯层混凝土的时间。
2.1.18、毛面(rough surface)
经过处理,无乳皮、微露粗砂的混凝土表面。
2.1.19、浇筑温度(concreting temperature)
混凝土经过平仓振捣后,覆盖上坯混凝土前,距混凝土表面10cm深处的混凝土温度。
2.1.20、气温骤降(sudden drop in air temperature)
日平均气温在2〜3d内连续下降累计6℃以上的气温变化。
2.1.21、严寒地区(extremely cold region)
最冷月平均气温低于-1℃的地区。
2.1.22、寒冷地区(cold region)
最冷月平均气温在-10〜-3℃的地区。
2.1.23、温和地区(mild region)
最冷月平均气温高于-3℃的地区。
2.1.24、蓄热法(method of heat accumulation)
采用保温措施,利用原材料加热和水泥水化热的热量,以保证混凝土强度正常增长的施工方法。
2.1.25、综合蓄热法(comprehensive method of heat accumulation)
掺加早强或抗冻外加剂并利用外部热源对模板周边、周围空气及仓面中间部位加热升温,浇筑过程中始终保持外部热源输送,将热量传递给混凝土,保证混凝土在正温条件下正常硬化的“蓄热法”施工方法。
详情请下载下方的附件查看
附件下载:《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SL677-2014
PDF文件,185页,5.58MB
蓝奏云链接:https://hunningtu.lanzouf.com/iKQaE0jx57di
密码:af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