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上午,由广州交投集团投资建设、中铁大桥局承建的南中高速洪奇门大桥合龙。珠江口上,一座彰显绿色发展的大桥再次横跨广州、中山两城,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按下“加速键”。
洪奇门大桥
南中高速项目是国高G2518和省高S78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粤港澳大湾区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项目主线起点接南沙港快速路新垦互通,终点接中江高速,与广澳高速新隆互通相连,路线长21.6公里,项目支线连接主线及深中通道,在万顷沙互通与深中通道相接,路线长10.7公里。
此次合龙的洪奇门大桥是南中高速项目的控制性工程之一,大桥全长1126米,主跨520米,东西塔高分别为178.5米、176米,为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大桥将极具寓意的岭南人文景观元素融入设计,其主塔形如木棉花开,造型轻巧活泼、挺拔秀美,寓有润泽湾区之意。
中铁大桥局南中高速TJ02项目部项目经理刘凯介绍,项目中标后,集团公司设计分公司项目组立即进驻现场,紧锣密鼓地开展施工设计工作,快速完成了主栈桥、水上钻孔平台、水中及陆地围堰、主塔、钢箱梁的施工设计工作,其中4号主栈桥为不影响通航,创新性地设计为可提升式钢栈桥,既满足了施工要求,又满足了航道要求。
面对地质条件复杂,大型设备及临时设施抗风要求高、风险大,高温洪水恶劣天气等诸多难题,项目部大力引进机械设备,改革创新施工工艺。
在洪奇门大桥桩基施工中应用KTY4000回旋钻钻机和应用智能桩孔钻井系统,该系统自带垂直度自动检测调整、孔深数码显示,不仅操作轻便,自动化程度高,且成孔效率高;同时在钻头内安装桩孔钻井装置,可对孔径、孔深、垂直度、钻机转速、泥浆压力、排量等桩孔参数进行实时检测,保证钻孔灌注桩的成孔质量,大桥桩基为100%一类桩。
在塔柱施工中,项目部研发了“装配化设计、自动化下料、工厂化制作、快速化安装”的变截面斜塔钢筋骨架整节段分块预制安装建造技术,将大量高空作业转化为地面作业,减少人员高空作业量达60%以上,实现了量质齐升。
项目部还采用“步履顶推”的塔梁同步施工工艺,在主塔施工的同时进行边跨钢箱梁架设,实现了架设过程同步顶升、纵向顶推和横向纠偏,确保顶推过程施工质量和安全,有效节约工期约3个月,提前完成了施工任务,确保了大桥顺利合龙。
项目多处跨越南沙湿地的水资源保护区和红树林保护区,施工环保要求极为严苛。
中铁大桥局南中高速TJ2标项目党支部书记刘伟良介绍,为保护生态环境,项目在满足差别化工地管理要求的基础上,落实“绿色建造”,钻孔桩施工产生的钻渣采用了泥浆过滤、压缩钻渣、重复利用的新技术,避免污染水体和堵塞航道。
同时,积极推行标准化建设,栈桥、支架等大临结构工程均采用装配化技术施工,并推广钢筋加工、混凝土生产“集约化”“自动化”,墩柱盖梁推行钢筋部品化加工、安装工艺,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中铁大桥局承建的南中高速TJ02合同段全线包括洪奇门大桥、沙仔滘大桥、二滘沥大桥等13座桥梁,桥梁占比100%。桥梁占比高,安全质量管理的要求也更高。为了更好地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防止安全事故发生,项目部打造“2+6”产业工人培训中心,设置20余个教学模块,以沉浸式教学方式,对全体产业工人进行轮流培训,通过不断加大工程技术、安全质量等方面的培训力度,做到了技术交底、进场安全培训覆盖率100%,增强产业人员安全生产意识和技能水平。
项目部对高空、高危工作人员定期开展体检;疫情期间封闭管理、全员定期检测等多措并举增强产业人员身心安全。项目开工建设以来未发生一起安全质量事故。
据悉,南中高速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增强广州核心引擎作用和中山节点连接作用,串联起大湾区核心区域东西南北大通道,助力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广州南沙至中山的直达高速公路,未来两地往返车程有望缩短30分钟。
监制:舒智明
审核:祁曙光
编辑:晋旭俊
文字:陈欣、周文韬
图片:孟繁非
来源:九公司
信息来源:中铁大桥局集团
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全资子公司,是一家集桥梁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土建施工、装备研发四位于一体的大型工程公司,具备在各种江、河、湖、海及恶劣地质、水文等环境下修建各类型桥梁的能力。